CH

1岁女宝误吞磁力珠肠穿孔,同济专家呼吁:儿童应严格禁止接触磁力珠

资料来源:本站

发布者:宣传部

时间:2020-05-27

浏览量:

分享:

5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小儿外科病房里的小馨馨(化名)露出一排小白牙,天真的笑着。谁能想到,就在一周前,几颗不起眼的“小钢珠”差点要了小馨馨的生命。

5月19日,1岁2个月小馨馨被爸爸妈妈抱着,一路从当地医院紧急转到同济医院小儿外科,检查发现小馨馨易发生肠梗阻、弥漫性腹膜炎,拍片显示腹腔内有一串长长的链珠,证实又是一例误吞磁珠病例。医生立即实施了急诊手术才挽救了小馨馨的生命。

父母说,小馨馨刚学会走路,总是想下地到处“逛”,最喜欢的是跟着8岁的哥哥后面,“抢”玩具玩。

同济医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王文静介绍,“小钢珠”即巴克球,又称磁珠。这本是一种成人减压玩具,但由于人们对它的危害认识不足,以至于现在成了广泛流行于少年儿童中的玩具。由高强度磁化材料制成的磁球具有强大的磁力,彼此相互吸引可形成不同的外形,加上鲜艳的外表,可对儿童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当幼儿分次吞入的磁球随小肠蠕动向下运动,由于肠管柔软、狭长和弯曲,当不同位置的磁球运行到邻近的肠曲部位时,强大的磁力相互吸引,立刻夹挤双层肠管,此时磁球不能再运动,压住的肠管逐渐缺血、坏死,最后穿孔。如果肠管其他部位还有磁珠,就会依次再发生吸引夹挤肠管,最后磁珠形成链珠状,夹挤的肠管相互折叠,形成肠梗阻。由于每次夹挤的都是双层肠管,所以肠穿孔一般都是偶数。小馨馨的腹部平片显示有14颗磁珠,手术证实小肠共有6处穿孔,说明这十四粒磁珠聚集了四处,夹住三处共六段肠管。

近年来,儿童误吞磁珠的意外频发。虽然有的产品包装上有8岁以上儿童的提示,但实际上由于小儿心智不成熟,八岁以上儿童误吞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同济医院小儿外科报告的最大误吞病例是13岁。

磁珠不同于普通异物,吸引夹挤肠管不能排出,百分之百会导致肠穿孔。鉴于磁珠玩具一旦被误吞将会导致严重损害甚至致命的危害性,医生强烈呼吁家长、学校、生产厂家以及监管部门起责任,严格禁止儿童接触巴克球(磁珠)!

王文静还提醒:除磁珠之外,现在儿童玩具丰富多样,加上许多家庭有大宝、小宝,这就需要特别注意。特别是一些较小的玩具和零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幼儿很容易误吞,且更多时候孩子不会自己主动告诉家长,故一般早期没有任何症状。过了几个小时或是几天后才会出现干呕、唾液增多以及吐泡泡等等症状,家长不注意将会导致严重后果。对磁珠来说,拍一张腹部X片即可确诊,故家长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诊,尽早明确诊断,以免导致严重后果。

1岁女宝误吞磁力珠肠穿孔,同济专家呼吁:儿童应严格禁止接触磁力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