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谷院区抗疫志:战斗在疫情最前线的门诊多面能手 ——记支援光谷分院发热门诊的麻醉医生

资料来源:本站发布者:麻醉科时间:2020/04/09

作者:李宁波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战疫号令吹响,同济医院三院区立即成立发热门诊,誓救武汉人民于危难之中,麻醉科的医护人员第一时间纷纷相应。除夕一大早,来不及吃团年饭,第一批支援光谷院区的徐卉主任医师,刘勇副主任医师和护士王鼎,奔赴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发热门诊。其后,周碧云副主任医师、姚文龙副主任医师、张志发主治医师和李宁波主治医师和护士施嫚、罗兰也加入了门诊战斗队伍。

经过系列培训和简单安顿后,大家便全力投入发热门诊工作中。周碧云医生是这一批支援医生当中最资深的“一线”医生,被任命为E组副组长。发热门诊的工作主要是发热患者筛查和诊治、四类人员分类管理以及危重症患者留观救治。当时正值新冠肺炎高峰期,日门诊就诊量达350人次以上,当班小组成员需要在三级防护状态连续工作八小时,每一个班次需要接诊百余人。由于初期防护物资紧缺,为了节约防护物资,大家都不舍得休息,八个小时下来每一位都是被汗水湿透。身体的不适和体力的考验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是最大的挑战。真正的压力来自患者那一双双无助的眼神和痛苦的面容。即使过了深夜12点,门诊走廊三排座椅上依旧坐满了吸氧、输液的病人。留观患者病情危重,生命危在旦夕。很多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病情进展非常迅速,需要丰富的临床抢救经验。周碧云医生主动要求负责留观病房,因为麻醉科医生处理呼吸、循环系统问题得心应手,危重患者抢救更是经验丰富。每次接班后,周碧云会认真视察每位留观病人,交流病情和后续安排,同时不忘给患者加油鼓励和安慰,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同组的李宁波医生,刚刚结束呼吸内科及心内科的轮转学习,跟着周碧云老师一一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对症处理。李宁波和他的爱人,都是同济医院的医生。两人新婚燕尔,本来计划回老家过第一个结婚后的农历新年。但是疫情来临,两个人没有犹豫,都报名参与到了第一线的救治中。李宁波在光谷院区,她的爱人何志刚则战斗在中法院区的重症监护病房。下班后回到各自的隔离酒店,何志刚总是忍不住他的挂念,给李宁波打来电话。李宁波在去年年底才做了一次手术,他有些担心她的身体是否吃得消。于公,李宁波想为武汉的人民尽自己所能;于私,她相信自己才从内科学习到的临床知识,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帮助科室的老师们。同行之间的理解,夫妻之间的默契,何志刚支持李宁波的决定,他们是爱人,也是战友,为了武汉早日恢复往日的热闹繁荣,尽心尽力的奉献自己的那一份光和热。

随着政府定点医院逐步开放,光谷院区病房也完成改造开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武汉的情况很快好转,越来越多的患者都收治入院,门诊日就诊量逐步降至200人次,门诊留观压力得以极大缓解。发热门诊的工作重点转向疑似病例排查和上报,安抚患者情绪并向社区联系安排隔离,不能遗漏任何一个疑似患者,以免疫情继续发展。截止到3月,光谷院区发热门诊共接诊患者超过4000人次。为武汉的抗疫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巾帼脱下战袍,平凡如邻家姊妹。不同于工作中的严肃、雷厉风行,生活中的周碧云医生乐观开朗、热爱生活。有次医院发放了一批预防药物,其中有一种是注射用胸腺肽,周老师积极协调并自愿充当工作人员为大家注射。闲暇之余为大家插花,保持好心情。 3月底,国内疫情好转,国际上形势却开始风云突变。周碧云和徐卉医生在隔离轮休期间,多次积极参加国际网络连线,耐心为国际同行和普通群众团体解答咨询,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贡献自己的力量。


根据统一安排,3月31日光谷院区病房转走了最后一名新冠肺患者,准备恢复正常医疗工作,但是根据实际需要,保留发热门诊。张志发医生还继续奋战在门诊一线,其他老师们开始隔离期,等待回归麻醉科进行日常麻醉工作。作为同济培养的医生,他们恪守院训,不负同济精神,如院歌所唱的那样,“无私奉献救死扶伤,严谨求实开拓进取,攻克难关攀登高峰,应合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同舟共济!”。不管在什么样的岗位上,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所长,帮助患者,救护生命!

编辑 柯希建 审核 迟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