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冠秘密,同济病理在行动(二)

资料来源:本站发布者:病理科时间:2020/03/04

随着疫情的发展,针对COVID-19病理改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关注,对COVID-19死亡病例的尸检呼声越来越高。在多位专家教授的呼吁下,COVID-19死亡病例的尸检工作终于正式开始。法医病理刘良教授团队于2月16日进行了第一例COVID-19死亡病例的尸检,此后,在同济医院病理研究所所长王国平教授带领下,病理团队组织了约20人的自愿工作组,加班加点,病理技术专家们对其样本进行一系列的病理技术处理,然后科室组织了以中青年病理诊断专家为骨干的专家组,对所有病例的病理切片进行病理学观察、诊断和分析。目前,已完成了前3例的病理诊断报告,是病理界上报给国家有关部门的尸检结果中的重要内容。后面6例正在紧张地进行中。

对逝者遗体的病理解剖在病理学上称为尸检,简单地说就是对死者的遗体进行解剖,然后进行病理学检查。它是病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也是揭开病毒致病真面目的最直接手段。王国平教授说,通过病理学变化和临床变化对比研究,有助于揭示发病机制、分析死亡原因、总结诊疗经验,提高临床救治效果和防控效果。

基于我们参与的前3例尸体解剖,其病理检查显示,严重的新冠肺炎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AD),包括急性期的肺泡腔内透明膜形成等渗出性病变及机化期的肺间质及实质纤维化,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原因;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病变肺组织组织浸润淋巴细胞数量少,且淋巴结和脾脏等淋巴细胞减少或缺乏增生,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同时,肺部合并感染、可见凝血异常,加上死者之前已有的基础病变或其它原因,可导致多个器官的急性和慢性损伤。

同时,王国平教授认为,重视传染病,特别是甲类传染病标准解剖室的建设,是从这次疫情中需要吸取的教训,“如果解剖室的条件不达标,必然会导致相关的解剖延缓、结果不准确,乃至于造成一些安全隐患。”

最后,王国平教授呼吁,仍需进一步在社会上宣传遗体解剖知识。目前来看,患者死亡后能够提供遗体进行解剖特别是做病理解剖分析的,还比较少。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病理科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临床专科,一直位于全国病理学界的第一方队。“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同济病理人将会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这场疫情的决战中奉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