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专题专栏首页

同济医院麻醉科医师杨萍:与病毒跳贴面舞 为病人争取最大生机

杨萍,女,出生于1987年08月,中国共产党党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麻醉科主治医师,获评“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面对“大考”, 同济医院麻醉科杨萍医生冲锋在前、义无反顾。她在疫情初期防控措施不明朗的情况,为一名急诊手术患者实施了全身麻醉,该患者后被确诊感染新冠病毒,她本人所幸只有结膜炎的局部感染症状。在隔离期内她响应科室号召,第一时间报名并申请隔离期满后继续参与一线救治工作。隔离期满后立即成为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插管小分队”的一员。在院区新冠病人清零前,她多次进入污染区为危重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每三或四天一个24小时值班,最多一天3次进入污染区为8名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累计穿防护服时间达10小时。她克服三级防护下极大的呼吸阻力,为十几名患者完成了气管插管,无一例失败。

实施气管插管时,麻醉医生正脸贴近病人口鼻处,近距离直面病人呼吸道,气管插管暴露声门瞬间,病人会喷射出大量病毒气溶胶,相当于与病毒跳“贴面舞”,危险可想而知。“要求气管插管,意味着病人一脚已踏进鬼门关。必须争分夺秒,从死神手里抢人。”“给麻醉医生的机会只有一次,必须一次成功。”生命至上、救死扶伤是她作为医者的初心使命和职责所在。

至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新冠病人清零,近两个月时间,她放弃轮休,坚守岗位,冒着高感染风险与死神搏斗,为病人争取最后生机。作为光谷院区“插管小分队”中工作天数最长的医生,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去,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救死扶伤,敬佑生命,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和“严谨求实、开拓创新、一心赴救、精益求精”的同济精神。

2020年1月下旬,她快速积极响应麻醉科支援抗疫前线的号召,自愿报名支援发热门诊,由于几天前接触的患者被确诊,她必须在自我隔离期结束后才能上岗,在此期间,发热门诊每时每刻都排起长队,而门诊的老师为了省一套宝贵的防护服不得不八小时不吃不喝,她只能在家焦急等待解除隔离。

2月5日,因为第一批支援发热门诊的医生在岗,她结束隔离重返麻醉科的岗位,由于麻醉科减员严重,她主动请求多值班,以缓解麻醉科值班人员不足带来的压力。

2月8日,同济医院光谷院区被征用为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定点医院,她主动要求留下来,最后成为插管小队的一员,这里麻醉医生将担负起为全院新冠患者行气管插管的工作,这也是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中最危险的操作。2月14日,光谷分院插管小队成立,来自5支国家医疗队的麻醉医生也包含其中,其中一位支援队的医生说按照他所在的医院院感要求,插管需要使用可分离的视频喉镜,但当时,同济医院无法立刻配备,即使在只有普通喉镜的情况下,她为新冠患者插管也从未退缩,并且承诺该医生,如果需要她可以代替他去插管。在支援队麻醉医生的眼里,使用普通喉镜感染风险极高,但是在视频喉镜尚未到位前,插管工作不能停,况且经中法分院麻醉医生验证,只要按照新冠肺炎患者插管流程,普通喉镜也是安全的,杨萍同志如是说。

2月下旬至3月中旬,她多次进入污染区为危重患者实施气管插管,每三或四天一个24小时值班,最多一天3次进入污染区为8名患者实施气管插管,累计穿防护服时间达10小时,几乎每次都是刚从污染区出来,顾不上吃饭喝水,又再次进入污染区工作,她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克服三级防护下极大的呼吸阻力,帮助十几名患者完成了气管插管,无一例失败。虽然在污染区,呼吸困难恨不得立刻摘掉口罩,但为了节约防护服,她每次都要多次核实有无短时间内可能要插管的患者,以免短时间内反复进出,因为防护服太宝贵了,坚决不能浪费资源。

3月中旬,武汉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光谷院区的危重症患者逐渐减少,她观察到重症转为危重症患者的可能存在一些早期的临床特征,如果找到这些具有提示意义的信息,有可能减少重症转为危重症的发生率,她几乎每天驱车60多公里往返于医院与住处,工作十几个小时,为了尽快收集这些可能对临床治疗有帮助的资料,最终她的论文发表在了SCI上。

4月下旬,光谷院区整体消杀完毕后,开始逐步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但是对于麻醉科来说,必须经常面临紧急插管或者手术,按照院感防护要求必须在二级防护以上,而此时,麻醉科值班仍然是一个二线和一线,双人值班24小时制,12天内她值了5个24小时,而这12天内,总共11台急诊手术,9台都在她的值班日,而且大多都是白天来一台,夜里来一台,整个人生物钟完全被扰乱了,再加上防护服特别消耗体力,科主任向本部请求支援,增加了值班人员,值班天数才逐渐由3天一次变为4天,然后5天。杨萍同志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值班“运气”会这么“火”,其他两组医生完美的躲过了急诊手术,而每次轮到她值班,总是会来插管或者手术,且每次都是夜里来做到凌晨。她说其实自己体力还比较好,但是到第三个夜班的时候就感觉自己穿防护服非常憋气了,那个时候意识到应该是体力透支了,但是又不好意思向主任“诉苦”,就默默地值到第五个夜班,终于二线老师向主任说明了情况,才解决了人员紧张的问题。

在整个插管小队工作的日子,由于不能回家,她只能忍住对家人的思念,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名患者出院,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她没有轮休,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她不认为自己是新冠疫情的逆行者,因为救死扶伤本就是医者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