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熟悉又陌生的“发炎与消炎”

资料来源:儿科 张天楠

发布者:本站

时间:2022-11-21

浏览量:

分享:

咽炎、鼻炎、扁桃体炎、肺炎、心肌炎、胃炎、肠炎、胰腺炎、腹膜炎、关节炎、脑炎、肝炎……

抗生素消炎,抗病毒消炎,激素消炎,消炎药消炎……

提到炎症、发炎,会让人想到多少种疾病?

提起消炎、抗炎,又会想到哪些药物?

本文就带你认识一下,最常见却又一知半解的“炎症”与“消炎”。

一、什么是炎症

医学专业教材《病理学》对炎症的定义: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基本病理过程。翻译一下就是,炎症是人体存活的组织(部位),受损伤因素刺激(起因),而激活的病理过程(表现)。

所以要认识“炎症”的发生,就是明确上述描述中的三个要点,即部位、起因、表现。

(1)部位

正如本文开头提到的各种炎症疾病,其实这些炎症疾病的名称已经点出了发病的部位。总的来说,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都可以出现炎症。需要强调的是,这些发生炎症的器官组织并不是独立隔离,而是可以相互影响,逐渐进展的。

有一个医学专业名词叫“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这个名词表达的意义就是炎症反应过程已经不局限于某个局部器官组织,而是人体整个炎症反应系统都已经被激活开始工作,包括原本没有直接被首发因素激活的器官组织也发生了炎症反应。比如被大众所熟知的“胰腺炎”,就是从局部炎症(胰腺)发展到全身炎症,结果原本没有直接起病的肺、心、肝等其他器官组织都接连出现病情并加重,于是就为人所知“胰腺炎”发病迅猛,病死率高。这也是人体炎症反应的神奇之处,局部与全身相互影响。

(2)起因

能引起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因素都能引起炎症。

分类列举的话常见的起因包括以下几类:

物理因素如辐射、高温、低温、机械损伤、异物侵入。如此就好理解如日光性皮炎、烫伤性皮炎的发作,崴脚或磕碰后局部的红肿,误咬到舌头或口腔黏膜而造成的口腔溃疡,木刺或异物残留会导致组织肿痛。都是物理性因素引起的局部炎症反应。

化学因素如外源性的强酸、强碱,化学毒物,内源性的组织分解产物。常见的食品防腐剂、干燥剂等都会提示避免食用,部分化妆品的包装也会提示避免接触眼睛、口腔黏膜等,都是为了避免化学及毒物因素引起炎症反应。需要指出的是,部分毒气吸入、呕吐物吸入等也可导致化学性吸入性肺炎,需要与常见的感染性肺炎相区分,非医学专业的大众可能一提到肺炎就默认是有感染,但也有非感染因素可以引起其他多种类型的肺炎。同时人体自身在比如创伤修复、手术恢复时,会分解坏死组织,分解的产物也可诱导发生炎症反应,也就是“吸收热”、“恢复热”的说法。

生物因素如病原体感染,过敏反应,生物毒素等也是炎症反应的常见起因。病原体的感染应该是最为大众所熟知的炎症起因,如前文提到的感染性肺炎,也是儿童时期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由于肺部感染了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类型的病原体,而激活了肺部的炎症反应。同样的,提到呕吐腹泻,大众最常想到的急性胃炎、肠炎,也有很大部分是病原体感染部位在消化道而引起的。

过敏反应则是人体接触到特定的过敏原物质而发生炎症反应,不同于前述提到的化学物质直接损伤诱发炎症反应,药物过敏、食物过敏等过敏反应在发生机制上与化学性炎症有所区别,部分还涉及特定种类的IgE抗体及其他免疫机制,在临床表现和治疗上也有一些独特的地方,专业的部分就不再赘述,只需了解过敏反应也是一种特定类型的炎症反应即可,具体的诊断和治疗就交给专业的临床医师来判断。

最后还需要补充一点,临床上还存在着“不明原因”的炎症反应,也还有“自身炎症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其炎症的发生尚无法与前述三类特定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挂钩,属于人体自身调控障碍/错误,因而“无缘无故”自发的出现炎症反应。也是现代医学免疫学重要的研究领域。

(3)表现

前文提到的炎症疾病,能对上哪些日常生活遇到过的症状?

咽炎:咽红,咽痛,咽痒,分泌物多。

扁桃体炎:肿大,化脓。

肺炎:咳嗽、咳痰、发热。

胃炎:呕吐,腹痛。

脑炎可表现为头晕、头痛、昏迷、谵妄。

皮炎:发红、皮疹、水疱。

胸膜炎:胸痛、积液。

腹膜炎:腹痛、腹壁紧张,腹腔积液。

《病理学》教材对炎症表现的总结是“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所以具体到某个局部发生的炎症,也就可以对号入座。比如皮炎的皮肤发红,关节炎的关节肿胀,咽炎的咽痛、燥热。对于内脏的炎症我们可能无法直接察觉到其“红、肿、热”的特点,所以更突出的是“功能障碍”,比如胃肠道是消化、定向运输食物的,发生炎症时这些功能出现障碍,就有了消化不良,蠕动不畅、腹痛腹胀以及返流呕吐等表现。类似的,大脑的功能是认知、高级神经功能,脑炎时就会有意识不清,认知障碍等表现。关节的功能是肢体活动,关节炎发生时,肢体的活动就不够自如,甚至僵硬。

二、炎症的治疗

如前述,认识炎症需要明确其“起因”、“部位”以及“表现”。重点强调,炎症不是特定的某一种疾病,是多种因素激发的一个病理过程,炎症本身是通常不是病因。也正是因此,炎症的治疗并非单一的“消炎药”。炎症的治疗也需要区分病因治疗、机制治疗和对症治疗。

对炎症病因的治疗,就需要对应前文提到的各类因素,对于物理、化学类起因,就是脱离接触的理化环境如高温、辐射、清除毒物等以避免损伤的继续加重。包括生物类起因中的过敏反应也需要脱离过敏原的持续刺激。

(1)抗生素是消炎药?

而对于感染诱发的炎症反应,就涉及到大众最为熟知的“抗生素是不是消炎药”这一话题。

抗生素也叫抗菌素/抗菌药,是一种消灭或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用于治疗或预防因细菌感染导致的疾病。

如前述,造成人体感染或损伤继而出现炎症反应的来源远不止细菌一种,还可能是病毒、真菌、寄生虫、过敏、外伤等。但是,抗生素只能对付细菌,从而缓解由细菌性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而对其他原因导致的无效。所以抗菌药物的作用并不是直接消除炎症,而是通过祛除细菌感染性病因,阻止细菌感染诱发的炎症继续加重,最终是通过机体自身调节来缓解炎症反应。所以把抗菌药物称作“消炎药”,是对其能够缓解细菌感染性炎症的一种有偏差的理解。

(2)激素、非激素类抗炎药

而临床上也有着多种针对炎症反应过程的抗炎药物。这类药物主要是缓解炎症反应的“表现”,并不能祛除起因。

如面对皮炎、口腔溃疡时,虽然已脱离烫伤、化学物质、机械损伤等诱发因素,但原有的炎症反应仍持续进展,机体调节能力尚不足以在短期抑制病情。这时候应用的一些如皮炎平,意可贴等“抗炎药物”来控制炎症,其主要成分,就是“肾上腺皮质激素”,也称“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药物(亦称甾体类激素/甾体类抗炎药)确实具有“抗炎”的效果,名称上通常以“松/米松”等结尾,如氢化可的松、泼尼松、倍他米松、地塞米松等。常用于治疗过敏反应(如荨麻疹、湿疹等的炎症),以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等)。需要强调的是糖皮质激素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剂量、疗程、用法不当都可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还有一类非甾体类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药物相区别,也具有抗炎、止痛和退热效果,也被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儿科的代表药物就是布洛芬了,其实除了最为大家熟知的“退热”作用,布洛芬可以用于缓解疼痛如牙痛、痛经、偏头痛等。当然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安全使用。

综上,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炎症,不要局限认为“炎症=感染”,在医生指导下正确使用抗炎药物,不要认定“抗生素=万能消炎药”。

熟悉又陌生的“发炎与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