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

你保前线
我护后方

资料来源:本站

发布者:宣传部

时间:2020-07-07

浏览量:

——同济医院疫情防控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工作亮点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武汉封城,通道关闭,全市实行社区防控封闭小区式管理,武汉保卫战随即打响。同济医院5600余名医务人员陆续奔赴战场,医院社工部闻令而动,连夜发布志愿者招募帖,全院职工纷纷响应,一天之内共招募200余名志愿者,他们分别来自临床、科研、医技、机关、财务、后勤,成立了“同济,我们在一起”抗疫志愿队,从一个个白衣战士化身为担任果蔬分检打包员、物资卸载搬运员、仓库清点管理员,急用医药传递员、困难需求接线员、私车应急接送员。社工部整合全院资源,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联合助力共克时艰,运用网络收集舆情求助信息,优化团队运行模式和服务方式,发挥了医务志愿者在业务沟通、情绪疏导、资源协调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参与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充分展现出了一个具有120年历史医院的责任担当,彰显出了同舟共济的同济精神。


一、你保前线,我护后方——线下志愿活动吹响战疫集结号

截止4月26日,“同济,我们在一起”抗疫志愿队向全院2422名医务人员及其家属运送基本生活物资,服务足迹覆盖武汉三镇的1200余个住宅小区,发放1835张白衣天使果蔬卡代金券。为一线白衣战士保驾护航,同济医务社工和志愿者在行动。

1、你的家人,我来照顾——为一线医护家属运送生活物资及医药用品

(1)2月6日-15日,志愿者们线下帮扶367名医务人员,为医务人员家属运送基本生活物资及医药用品,每次分6-9组,每组3人驱车日行200余公里。


 (2)2月19日-4月14日,组织了30批志愿者上门为生活困难的离退休职工,发放13239份慰问物资和医疗药品。帮扶1000名医务工作者,免邮资顺丰到家“爱心蔬果加油包”。


(3)2月29日-3月15日,组织志愿者开展一线医护人员需求线上征集调查表,收到200多条需求信息,组织青年志愿者线上开展医务人员子女关爱活动。

 

2、你的装备,我来守护——为一线医护筹集运输捐赠物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一方面是骤然扩大的物资需求,一方面是到处断流的货源。社工部紧急成立了捐赠物资突击队,尽一切可能开辟渠道积极筹措防护物资,60多名青年志愿者昼夜不休、风雨兼程地奔跑在海关、机场、火车站,运回了一百多万件防护物资和数千件生命支持设备,日夜奋战,不负所托,做到了让前线战士身有“铠甲”,手握“武器”。物资搬运回院后,志愿者们又按照要求严格进行捐赠物资搬运、清点、登记、入库、分发等工作。为了白衣战士的“武器和装备”,医务社工志愿者们做好最坚实的后勤保障!


 

3、你的出行,我来保护——为一线医护上下班提供交通服务

由急诊门急诊护士徐娜娜和社会志愿者等共18人组成的“TJ应急车队”,为一线战士保驾护航,共计接送358名医务工作者上下班。


 

4、你的困难,我来解决——为一线医护提供理发服务

2月15日-2月27日,医院社工部联合后勤总务科招募了19名社会理发师志愿者,开设了同济“TONY理发屋”,为三院区1200多名医护提供理发服务,降低感染风险。

 

5、社区志愿服务,同济青年志愿者在行动

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社工部组织29名志愿者参加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协助社区开展登记与排查,给辖区居民采购生活物资,为重症病人购买急需药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上门指导用药,用细心的服务,给在家的病人带来温暖的照顾。


左为我院体检中心青年志愿者汪丽璇


甲乳外科青年志愿者李潇



左为我院放射科青年志愿者韩飞


二、运用线上新科技,齐为抗疫做贡献

1、开展线上科普

1月中旬,社会对疫情了解不明,大众陷入恐慌,医院医务志愿者自发组织撰写了20多篇疫情科普宣传,对病毒防疫进行了线上科普和宣讲,被人民日报微博、央视新闻、抖音、快手等媒体转发,累计浏览量过亿,大大提高公众对新型病毒的了解,缓解社会恐慌。一位内科医生撰写的“自愈”日记,单篇阅读量达1520万,被新华网等221家媒体转载,大大提升了群众对新冠病毒的认识,缓解了公众恐慌,受到了同行和社会的普遍称赞。 

2、组织线上心理咨询

以医院神经科杨渊教授为领队的5名社工志愿者、心理咨询师在整个疫情期间为400多名医护及家属,1000多名患者开展线上心理疏导和咨询工作,为方舱医院患者远程进行线上心理咨询和辅导,受到广大医护和患者一致好评。


 

3、开通网上问诊、智能随访系统

为适应疫情态势变化,医院开展一系列线上、云端、远程医疗服务。1月25日开通网上“发热门诊”,百名医生自愿报名,开展网上答疑解惑。3月8日,开通新冠肺炎出院患者智能随访系统,对患者实现全流程管理,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4、举办海外云问诊、海外视频交流,贡献同济经验

(1)开通海外咨询专区

随着疫情在国外肆虐,为践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真诚参与国际合作的价值理念,考虑到越来越多的海外华侨华人需要咨询,同济医院30余位有着海外留学经历的青年医生志愿者产生了一个想法——让同济抗“疫”经验成为大家共同经验,也为了让他们得到及时诊治,医院于3月19日开通了海外专区,进行海外新冠肺炎的咨询和问诊工作,截至4月26日,在线问诊咨询服务达23万人次。

 

(2)举办海外视频交流会

同济青年医生志愿者们说:“我们的临床一线医生的经验值得与全球同行分享,共享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据不完全统计,医院青年志愿者参加了20多场海外视频连线,成立了最早一批向为国际抗疫贡献同济经验的青年志愿者团队,为海外华人、医务工作者介绍同济抗疫防疫经验。社工部还组织了28人组成的多语种志愿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科普和防范措施的外文翻译,截止目前,已翻译10个语种、近20万文字,向外国新冠肺炎患者提供中国的防疫经验,为国际防疫做出同济贡献。


 

优秀志愿者风采

 

1、   德国医生张思丽雅,为中德合作抗疫架起桥梁

  

张思丽雅,一位德国放射科医生,现为医院国际交流办的一名职工,负责中外交流,特别是外籍病人的医疗工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她积极奔走,筹集物资、分享抗疫经验,在中国和德国之间架起了合作抗疫的桥梁。

疫情初期,武汉医疗物资紧缺,虽然被隔离在家,但是张思丽雅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等方式与德国政府和德中医学协会联系,协调对华捐赠事宜,在她的协调帮助下,德国红十字会及政府先后向湖北捐赠了14.7吨医疗物资,包括防护服、口罩、护目镜等,支援武汉医院。由于两国之间的时差,张思丽雅说自己那段时间是“不睡觉的人”:“每天白天和黑夜都在打电话,我就想帮病人,武汉人都是英雄,我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随着武汉疫情形势转好,全球疫情暴发。张思丽雅心系家乡,接受了德国媒体的采访,将自己在武汉所见所闻、真实的信息传递给德国的前同事、医疗机构的专家还有普通民众,提醒做好防护。“戴口罩、做好防护是非常重要的。”

作为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患者最多的医院,同济医院专家组积累了丰富的救治经验。在张思丽雅的协调组织下,同济专家团多次视频连线德国耶拿大学、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德中医学协会等,线上分享抗疫经验,还将新冠肺炎医疗救治手册(德语版)打包分享给德国同行,20多家德国医院收到了“同济方案”,对德国乃至整个欧洲抗击疫情起到了重要帮助作用。


 

2、奚哲,防疫一线工作中的一颗螺丝钉

疫情袭来,为物资捐赠牵线搭桥

1月下旬,武汉的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紧张,身边一起踢球的同事、好友、曾经的学生陆续进驻发热病房,医院开始发物资求助的信息……病人多、物资缺,身边的好多人都来问,到底捐赠什么样的物资才符合防疫标准?物流信息又该怎么填?奚哲赶紧联系医院在一线的同事们,帮忙两头儿牵线,谁捐的物资卡在哪一步了,第一时间去沟通;物资到了快递点来不及派送,就自己开车取了再送。

 

医务值班,做一线工作中的一颗螺丝钉

疫情初期物资紧缺的问题逐步缓解后,奚哲又自愿报名了医院医务处的值班员。每天整理发热门诊的就诊人数,哪些是首诊,哪些是疑似病例,多少留观、多少入院;各院区医护人员有没有感染,医疗队的值班在岗人数等等。这些基础数据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国家对外公布的总体数据是否准确。奚哲每天要联系不同科室的十几位负责人,为了随时提醒自己不能遗漏任何环节,就把他们的微信全部置顶,计算和处理每个数据,都反复检查核对。

 

TJ应急车队,有他志愿服务的身影

奚哲还第一时间报名参加了“TJ应急车队”,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接送医护上下班的两个月里,有细心的护士悄悄把车费粘在矿泉水瓶后面,也有医生发来怎么也退不回去的微信红包……奚哲感叹道“这些逆行的白衣天使们都是“真心英雄”!”


 

3、汪丽璇,90后社区志愿者绽放别样的战“疫”青春

1995年出生的汪丽璇,是同济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一名年轻护士,也是医院的一名青年志愿者。在疫情爆发之初,汪丽璇同志作为一名医护人员,看着生病的武汉,生病的湖北,她心急如焚,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祖国一同度过此次危机,为武汉冲破阴霾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因此,她强烈要求前往医院一线,但根据组织安排,她只能在背后为那些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们默默加油。虽然无法投身到疫情战斗的第一线在医院守护患者,但她选择了另一种方式,以志愿者的身份,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

作为志愿者的她,被分配到硚口区祥和社区,这是区域内最大的一个隔离点,患者人数巨大。她同志负责为辖区的重症病人购买急需药品,每天早上,都要先去社区居委会拿重症病例、就诊卡及购物清单。由于重症药品只能去指定的药店才可购买,很多药品又较为紧缺,每当药店店员告知她药品卖完了,她都心急如焚,火速跑步前往下一家药店购药,生怕由于自己送药不及时,耽误了患者用药,为此她每天需要跑好几家药店才能采购到全部的药品。

回到社区后,她先同社区的其他工作人员将重症药和普通药进行分类整理,再挨家挨户发放给社区的重症病人。在面对一些没有子女在身边的高龄老人时,汪丽璇会一遍一遍的指导他们如何正确用药,悉心照料他们,用最细心的服务,给患者们带来最温暖的照顾,在磨难面前传递温度与能量,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书写着“医者仁心”。

从2月份开始,在疫情最困难的一段时间,她在社区做了41天志愿服务工作。心理始终只有患者的她,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自己。只有等每天早上照顾完患者,一再确认没有漏掉任何一户后,汪丽璇才在心头会心一笑,安心去吃这天的早饭,有时甚至还没吃早饭,就已到中午。每天都如此辛苦,但她却从未抱怨。


她总是把快乐和欢笑留给患者,把担忧和难过埋在心底。每当她看到那些生命的消逝,看到那些逝者亲人的悲痛,看到本该颐享天年的老人,却只能一个人在家无亲无伴的隔离着,她都倍感心痛。每次前往患者家中,她都鼓励他们,给他们带去许多的希望和快乐,在离开后,才一个人默默流下伤感的泪水。


“身如逆行船,心如铁石坚”,她始终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爱和希望总会比病毒蔓延的快。“白衣天使,大爱无双”,伟大隐于平凡,她的事迹虽没有惊天动地,但却用爱书写着生命的感动,用奉献丈量着生命的长度……

 


 

 

 


分享到: